您好!欢迎来到上海普优文生物
服务热线19821269230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

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

发布日期:02-19 
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
 
尿酸是人体代谢产物之一,主要由膳食摄入和体内分解的嘌呤化合物经肝脏代谢产生,通过肾脏和消化道排泄。正常情况下,体内尿酸产生和排泄保持平衡状态。当嘌呤代谢障碍时,就会出现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病理基础。2018-2019 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表明,我国成人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 14%,痛风患病率为0.86%~2.20%,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沿海高于内陆。痛风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生与膳食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尤其是长期摄入高能量食品、大量酒精和(或)高果糖的饮料。肥胖是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合理搭配膳食,减少高嘌呤膳食摄入,保持健康体重,有助于控制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发作,改善生活质量。中医食养是在中医辨证施膳指导下的非药物调养方法,强调根据病因、证候、体质等给予不同食养方案,达到逐步改善体质,辅助控制疾病发生发展的目的。
 
为预防和控制我国人群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生,指导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日常膳食,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发展传统食养服务,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 年)》相关要求,制定本指南。本指南以食养理念为基础,依据现代营养学理论和相关证据,以及我国传统中医理论和调养方案,提出多学科优势互补的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食养基本原则和食谱示例。本指南主要面向未合并肾功能不全等相关合并症的成人高尿酸血症、痛风人群以及基层卫生工作者(包括营养指导人员),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预防与改善提供食养指导,不可代替药物治疗。有其他合并症的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可参考本指南制定食养方案,同时应在医生或营养指导人员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食养方案。
 
二、疾病特点与分型
 
(一)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定义与分期。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性疾病。正常膳食状态下,非同日 2 次检测空腹血尿酸水平>420μmol/L,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痛风属于代谢性疾病,以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晶体的沉淀和组织沉积为特征,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软组织和肾脏,可引起关节炎、肾脏损害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等。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慢性肾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患高尿酸血症还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根据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水平和痛风的严重程度,将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具体分期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及无症状单钠尿酸盐晶体沉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关节炎突然发作时期,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痛风间歇期(两次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之间的阶段)、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关节持续疼痛,血尿酸水平持续波动,可伴有痛风石出现)。
 
(二)中医对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认识与分型。高尿酸血症是大多数痛风人群的前期状态。中医学认为痛风是一种本虚标实的疾病,或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所致,加之过食肥甘厚味,日久产生痰浊、湿热、瘀血,痹阻于筋骨关节,导致疾病发生。常见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如下:湿浊证:常见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和痛风间歇期人群,主要表现为肢体困乏沉重,形体肥胖,嗜食肥甘,口中粘腻不渴,大便黏。舌淡胖,或有齿痕,苔白腻,脉滑。湿热证:常见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人群,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疼痛剧烈,发作频繁,或伴有发热,烦躁不安,口苦、口臭,大便黏滞或臭秽,或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腻或黄厚,脉弦滑或滑数。痰瘀证:常见于痛风间歇期和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人群,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反复发作,关节局部有硬结或皮色暗红,或关节刺痛,屈伸不灵活、关节变形。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弦或弦滑。脾肾亏虚证:常见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人群,主要表现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活动不灵活、僵硬或变形,腰膝酸软,乏力明显,肢体困倦沉重,腹胀,大便黏滞或溏稀。舌淡胖,或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沉缓或沉细。
 
 
三、食养原则和建议根据营养科学理论、中医食养理论和相关慢性病科学研究文献证据,在专家组共同讨论、建立共识的基础上,对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的日常食养提出 7 条原则和建议。包括:1.食物多样,限制嘌呤。2.蔬奶充足,限制果糖。3. 足量饮水,限制饮酒。4.科学烹饪,少食生冷。5.吃动平衡,健康体重。6.辨证辨体,因人施膳。7.因地因时,择膳相宜。
 
(一)食物多样,限制嘌呤。
无论高尿酸血症还是痛风人群,均应在食物多样、均衡营养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膳食调整。每天保证谷薯类、蔬菜和水果、畜禽鱼蛋奶、大豆和坚果的摄入,食物品种每天应不少于 12 种,每周不少于 25 种。合理调整膳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提供的能量比例。食物中的嘌呤可经过人体代谢生成尿酸。过高的嘌呤摄入增加尿酸产生,易引起高尿酸血症。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有助于控制血尿酸的水平及减少痛风的发生。不同食材嘌呤含量和吸收利用率不同,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要科学选择食材,以低嘌呤膳食为主,严格控制膳食中嘌呤含量。
 
维生素、植物化学物等营养成分可促进肾脏尿酸排泄,起到降低尿酸的作用。新鲜蔬菜(如菊苣、鲜百合)、水果(如富含维生素 C 的樱桃、草莓等)、植物性饮料(如无糖咖啡、茶)和草本植物(如薏苡仁、益智仁)等通常含有丰富的植物化学物,如生物碱类、酚酸、黄酮类、芪类及苷类等,在降低血尿酸水平方面具有一定作用,有助于改善高尿酸血症,降低痛风发作风险。建议每天多食新鲜蔬菜,推荐每天摄入不少于 500g,深色蔬菜(如紫甘蓝、胡萝卜)应当占一半以上。乳蛋白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可以促进尿酸排泄,鼓励每天摄入 300mL 以上或相当量的奶及奶制品.
 
果糖可诱发代谢异常,并引起胰岛素抵抗,具有潜在诱发尿酸水平升高的作用,应限制果糖含量较高的食品,如含糖饮料、鲜榨果汁、果葡糖浆、果脯蜜饯等。尽管水果中含有果糖,但水果中的维生素 C、黄酮、多酚、钾、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可改变果糖对尿酸的影响作用,因此水果的摄入量与痛风无显著相关性。建议每天水果摄入量 200~350g。
 
 

最后更新:02-19
相关文章:

暂无